才藝架起友情橋,青春揚起互動帆
作者:本站來源:國際學校大全網時間:2017-08-30 11:44:33
7月4日,新和中學的師生們滿懷熱情、翹首以盼,又一次迎來了海峽彼岸的朋友們。由上海市臺灣同胞聯誼會舉辦的第十二屆“舞動青春唱響未來——滬臺中學生才藝交流”之校際交流在我校進行。這是自第九屆起,我校第四次承辦此活動。
此次活動得到了市、區領導們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中華兩岸少數民族知識經濟交流協會秘書長涂裕盛先生、臺東高級商業職業學校校長劉玲慧女士、中華兩岸少數民族知識經濟交流協會活動總行政彭韻如女士、上海市臺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甘平先生、上海市臺灣同胞聯誼會聯絡組副部長劉慶元先生、靜安區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王立萍女士、靜安區臺胞臺屬聯誼會秘書長吳劍平先生、靜安區教育局黨工委副書記朱嫻華女士、靜安區教育局宣傳科科長沈岱先生出席了交流活動。
上午9時整,臺東高級商業職業學校的師生們一行約40人抵達我校。校打擊樂隊列隊擊鼓歡迎。兩地領導握手寒暄,款步走向會場,長笛樂團吹奏著溫暖的《雅魯藏布江情思》,高中近40名師生熱烈鼓掌。
劉芳校長代表新和中學全體師生表達了對臺灣師生的歡迎,也熱情褒贊臺灣孩子們的自信和良好的禮儀,她希望我們兩岸青少年共同攜手,創造美好的明天!
臺東高級商業職業學校校長劉玲慧女士對新和中學的接待表示由衷的感謝,并簡要介紹了其學校的特色與管理,期待將來兩校有更多的校際交流。
靜安區教育局黨工委副書記朱嫻華女士講話中強調,推動兩岸青少年交流,有利于兩岸關系美好發展,增添蓬勃活力。海峽兩岸語言相通,精神互動,在思想和文化等方面都有著很深的淵源,為交流活動提供了良好溝通的便捷通道。
簡單又隆重的歡迎儀式后,臺灣學生動情地唱出了動聽的民族歌謠,應和著《掀起來你的蓋頭來》的笛聲,邊唱邊行,走進了校體育館,拓展觀摩,牽手互動,不亦樂乎。包餃子是新和中學特地安排的環節,師生齊動手,風俗潤人心,大家一起感受著中華傳統的民俗文化。兩岸師生馨饗在其樂融融的氛圍里。
上海市臺聯副會長甘平先生和靜安區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王立萍女士對兩校學生同聚一室,展現才藝,表示熱烈祝賀,并寄予希望。臺東高級商業職業學校校長劉玲慧女士與新和中學校長劉芳女士互贈校旗,兩校學生也互贈禮物。情深意濃,印象留存。
接著,兩地學生以歌樂“對話”:新和中學打擊樂隊演奏的《未選擇的路》鼓點激越、節奏明脆;長笛樂團吹奏的《鄉間的風》和煦溫馨,帶著臺灣校園歌曲的清新,倍感親切。《刀傳》伴著《傳統歌謠》唱出了排灣族與“刀”密不可分的關聯,是期許、陪伴和愛的延續;《阿洛-棒炸》歌舞相映,高亢呼鳴、奔放強勁的阿美族民歌和舞蹈充分表現了青年人蓬勃的生機與活力,也再現了臺東商業高級商業學校帶來的臺灣民族風情。
他們以舞蹈“會友”:新和中學的八對摩登舞者盡顯《維也納華爾茲》的高貴與優雅;預備年級兩位學生的拉丁舞,流暢的舞步透露著舞藝的成熟與老練,凸顯了新和中學注重學生才藝特長培養,從起始年級抓起的特色舉措。臺灣朋友帶來了《入家》,以敘事般的舞蹈,展現了臺灣阿美族未婚女子主動向男子表明愛意,男子接受女子檳榔時,婚事悄然展開的過程;雙手執弓、力舉頭頂,臺東高商的學生們用頗有力度的民族舞蹈《弓族》體現了男子的嚴謹、謙卑、感恩與承擔。
兩地學生互教方言,幻猜民族特色服裝和城市代表建筑,以樂相聚,歡悅心情,全場氤氳在歡聲笑語之中。
藝術交流活動在滬臺兩地學生齊唱《友誼地久天長》中結束。緣聚上海,滬臺兩地的青少年們以才會友;情結新和,友誼的種子在兩校學生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溫馨提示:國際化學校,想了解更多學校信息,歡迎點擊【預約看校】咨詢!或電話咨詢:400-9609-559
免責聲明: 1. 為方便家長更好的閱讀和理解,該頁面關于學校信息描述可能采用了學校視角,描述中涉及的“我”、“我們”、“我校”等第一人稱指代學校本身。并不代表遠播公司或其觀點;2. 此網頁內容目的在于提供信息參考,來源于網絡公開內容,具體以學校官方發布為主;3. 若素材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我們:278726648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