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本站來源:國際學校大全網時間:2017-08-10 15:17:50
4月下旬,初中游學蘇杭線的師生赴紹興訪蘭亭,游學西安線的師生探西安碑林,習書法,瞻仰大家風采。游學歸來后,為了打通同學們在游學中的所見所聞所學所思所悟,使知識與感悟內化于心,我校舉行了華夏尋根專題講座。5月11日下午,郭利軍副校長以《從蘭亭到碑林》為題,帶領大家品美文,賞書法,崇賢敬德,修養性靈,鍛造品格,沉淀底蘊,傳承中華文脈,弘揚書法精神。
評論書法作字,向有“字如其人”之說。在講座中,郭副校長根據書法的發展脈絡,選取書法精粹《蘭亭序》、《大唐中興頌》、《祭侄季明文稿》、《多寶塔碑》、《顏勤禮碑》、《玄秘塔碑》、《九成宮醴泉銘》等進行賞析,并講述書法家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之其人其事,令在座的師生嗟吁感嘆、心馳神往。
講座內容結合師生們游學活動所訪蘭亭與碑林,鞏固已知,拓展升華。在互動環節,郭副校長現場教授寫字結構技法,同學們學習熱情高漲,踴躍舉手上臺寫字,把講座推向高潮。郭副校長語言風趣幽默,妙語如珠,適時互動,氣氛活潑。師生皆滿心收獲,余味無窮,都舍不得下課。
從《大唐三藏圣教序》到王羲之
郭副校長由《大唐三藏圣教序》引出“書圣”王羲之。懷仁和尚花了24年從王羲之書法中集齊《大唐三藏圣教序》所需字,刻制成碑文。由于許多字難以尋到,便有了“一字千金”的故事。這塊碑刻也因此成為碑林的珍寶。郭副校長巧妙地把相距千里的蘭亭和碑林兩地,相隔百年的兩幅書法珍寶自然地聯系到了一起,引出了王羲之的書法精粹《蘭亭序》。而所選故事亦深具教育和啟迪意義。其字珍貴,在于勤學苦練與持之以恒。尋字集字歷時24年之久,在于國人對書法國粹的珍視與傳承。今人懷古,其意彌彰。
賞《蘭亭序》,習書法文脈
郭副校長在講座中帶領大家回顧游學所得,一起品鑒“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賞析“之”的書法藝術特點。《蘭亭序》全文324個字,行筆不激不厲,灑脫無拘,收放有度,寓剛健于優美。點畫注重提按頓挫,精到多變,同一點畫,寫法多樣,無法而有法;結構強調欹正開合,生動多姿,同一字形絕不重復,能盡字之真態。妙手得天趣,慧心達自然。“寫字者,寫志也。”《蘭亭序》書文同質,內涵大美,盡展晉人超然曠達的氣質神韻和人生態度。
作字先做人,學書當學顏
欲賞其書法文章,先知其人曉其事。安祿山叛變,常山太守顏杲卿父子一門挺身而出,堅決抵抗,為國獻身。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撫掌追悼,寫下《祭侄季明文稿》。此文為草稿,寫時手心兩忘,作者的心潮起伏皆在其中,尤見真性情。文稿氣勢磅礴,一瀉千里,情悲之極,竟至枯筆,英風烈氣,見諸筆端,令人肅然起敬,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后人流傳:“作字先做人,學書當學顏。”在場師生聽罷,無不感慨其凜然氣節。古人精神氣韻流傳千古而芳香愈加,憶古思今,余心之所善兮!
唐穆宗請教書法家柳公權“筆何盡善”時,柳公權曰:“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書品如人品、風格如人格,要在藝術上達到崇高境界,就必須堅持“克己修身”。“人格性情成為藝術的最終目的和內在靈魂,有靈魂的字才能登上藝術的高峰!”郭副校長動情感慨,激勵大家。
書法國粹,千古流芳。追根溯源,浸潤德馨之品性,傳承書法之文脈。古雅與正氣溢滿現場,學習的力量注入每一位師生的心中。
免責聲明: 1. 為方便家長更好的閱讀和理解,該頁面關于學校信息描述可能采用了學校視角,描述中涉及的“我”、“我們”、“我校”等第一人稱指代學校本身。并不代表遠播公司或其觀點;2. 此網頁內容目的在于提供信息參考,來源于網絡公開內容,具體以學校官方發布為主;3. 若素材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我們:[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