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有域,思無疆;智無窮,闖有方——記綜合文科整合課《闖關東》
作者:本站來源:國際學校大全網時間:2017-08-14 09:57:29
6月8日下午,綜合文科的歷史、地理、公民三門學科共同開設了一節以《闖關東》為主題的整合研究課。在八十分鐘的課堂時間內,三位老師從共同的教學主題出發,找到各自學科的融入口,帶領學生多方位,多角度的了解“闖關東”這一兩百年前的人口遷移歷史,并結合與之相聯系的近代人口遷移現象的探究,帶給了學生一次全新的課程體驗。

《闖關東》這一整合課題的確立來源于上學期末的一次綜合文科組教研活動。當時組里不同學科的老師談論到了綜合文科組應該以怎樣的教學探索方式來體現本教研組的教學特色及研究方向這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于是,經過大家的頭腦風暴,打破學科之間的壁壘,尋找各學科之間在教育教學內在的聯系的想法成為大家的共識。由此大家有了探索整合課的設計的想法。經過各學科老師對本學科教學內容及重點的相互比對及思考,便把《闖關東》作為首節整合研究課的教學主題。
這節課從課題中的“闖”字開始,先由地理學科的曹康平老師介紹了闖關東這一事件發生的地域,并引出闖關東的艱難。然后公民課林諾純老師組織學生進行問題風暴,讓學生們提出和闖關東相關的問題,帶著問題進行學習。
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歷史朱幽梅老師和地理曹康平老師分別從歷史角度介紹了闖關東的歷程和地理中關于人口遷移的“推拉理論”。兩位老師交替登場,從清朝的闖關東到抗日時期的回山東,再到改革開放之后的民工潮以及人口的回流。充實的學習資料讓學生對兩門學科的學習重點有了更具象的感受。
地理曹老師的設計亮點在于不但讓學生了解了“闖關東”等幾次人口遷移現象背后的原因。更是找出不同時期導致人口遷移的原因更是引導學生關注到了新時期人口遷移背后農村產生的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等社會現象。讓學生在深刻了解概念的同時培養和激發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明確良性的人口遷移的基礎是加強農村建設,達到城鄉的均衡發展。讓本來理性的概念學習充滿了人文關懷。而歷史朱老師更是在全課的結尾引發了學生對于“闖”字背后民族精神內涵及個人拼搏精神的挖掘。讓學生在學習歷史過往的同時引發對現實自我的思考。
課堂上學生在幾位老師精心設計的歸納、分類、讀表分析的過程中思維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養與訓練。原本看似死板、無趣的數據和文獻瞬間靈動起來,不斷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
這一次的整合研究課的開設對于整個綜合文科組的教研來說具有很大的意義。它讓綜合文科組以“組”的單位存在更加地名副其實。同時也給所有學科的老師以教學研究上的啟發。“隔行如隔山”的慣性思維得到打破。跨學科的教研活動和跨學科的聽評課或許能夠讓教師從另一個維度去認識和研究教學的規律和教育的本質。從這一角度來說,這次整合研究課的意義又不僅僅是之前所說的這些了。
溫馨提示:國際化學校,想了解更多學校信息,歡迎點擊【預約看校】咨詢!或電話咨詢:400-9609-559
免責聲明: 1. 為方便家長更好的閱讀和理解,該頁面關于學校信息描述可能采用了學校視角,描述中涉及的“我”、“我們”、“我校”等第一人稱指代學校本身。并不代表遠播公司或其觀點;2. 此網頁內容目的在于提供信息參考,來源于網絡公開內容,具體以學校官方發布為主;3. 若素材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我們:[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