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本站來源:國際學校大全網
幼兒園與學前教育
幼兒園(3歲班和4歲班)與學前教育(5歲班)都是在固定、獨立的教室里進行。每一個教室都配備一名幼兒部主班老師(SET ECE),一名有意愿成為幼兒部主班老師且擁有學士或學士以上學位的學習提升教師(LET ECE)和一名生活技能老師。主班老師負責教授大部分的課程,而少數專業課程如音樂、工程學等,則可能由科任教師(SET)負責教授。
幼兒園(3歲班和4歲班)的學習環境經過精心設計,十分利于激發孩子創造、發現和求知的天性。我們注重創造豐富、愉悅、有明確目標的學習氛圍。在幼兒部老師的引導和激勵下,孩子將帶著好奇和思考去接觸各種事物。老師會鼓勵孩子從創新的角度提問題,讓孩子通過推理去了解這個世界并與之建立聯系。
在學前班(K年級),每個班級配備一名主班老師,一名學習提升教師和一名生活技能老師。老師們教導學生在傳統學科的學習上穩扎穩打,同時幫助學生在銜接各學科的素養課程上夯實基礎。通過不斷加強基本學習技能和學習習慣的培養,學前教育能為學生一生的學術之旅做好準備,同時讓學生更加明白學習的價值所在。
1-5年級 | 教會學生如何學習
從1年級開始,每科都有對應專業(如人文學科、數學、科學、工程學、藝術和中文等)的科任教師(SET)授課。另外配備一名跨學科的學習提升教師,即班主任(LET),他們注重運用有效教學的方法,來輔助科任教師進行教學。
班主任要確保每位學生都能理解學習內容,讓每位學生都能在自身能力的基礎上做到最好。班主任全天跟班,始終陪伴在學生身邊。同時,班主任為學生的學術發展提供幫助,跟蹤學習進度,與父母進行交流,為每位學生和家庭提供改進和拓展方案。
科任教師和班主任的協同合作能夠有效地幫助低年級學生,讓他們從基礎技能和知識的單向接收,較快過渡到能夠獨立思考和主動學習的階段。這個階段強調通過重復課程中反復出現的關鍵知識點來建立不同學科間的聯系,培養學生從被動吸收知識轉向主動運用知識。
5年級的教學重點是打通學生的具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學習內容和能力的要求將由閱讀理解到閱讀解釋,由數據收集到數據分析,由數學計算到數學推理。這一階段的特有課程包括西洋古典史和自然地理學。
6-8年級 | 讓知識成為工具
在6-8年級,學生們將完成一套囊括所有核心學科的嚴格課程,其中包括三門科學課程(物理、化學、生物),以及經濟學和演講與辯論。
在此階段,學生學會如何把知識變成工具,并用基本概念和技能來分析周圍的世界。學生將會認識到,發展和掌握技能是邁向更具創造性思維的重要一步,而創造性思維正是他們在下一階段學習大學水平課程所必需的。
9-12年級 | 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9年級,BASIS學生就具備了能夠勝任高階課程的組織能力和自主學習精神。學生會熟練掌握榮譽課程和AP課程內容,并且在AP后續課程中進一步拓展他們的創新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的能力。
BASIS學校高中學習生涯的頂峰是12年級,又稱畢業生學年。9-12年級在BASIS學校就讀的畢業生可以在頂點課程(Capstone courses)中接受老師的專業指導,學習相當于大學高年級段的課程內容,如生物醫學工程和后殖民文學等。進行畢業生項目時,學生們將在專業實習或研究項目中運用所學知識。
BASIS學校的畢業生學年為學生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機會,讓他們在一個領先于大多數其他學校畢業生的學術水平之上學習。BASIS學生根據自己未來想要選擇的大學專業和職業道路去挖掘潛在課題,培養自己的學術熱情和追求,把自己鍛造成大學及未來走上社會后的求知者與領導者。
多學科綜合課程
BASIS課程體系獨特的多學科綜合課程使得1-3年級學生有機會展示創造力、敏捷思維和團隊合作精神。
多學科綜合課程的設計靈感源于“阿波羅13號”事件,深受三位宇航員在危機中表現出的卓絕創造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的啟發,多學科綜合課程也為學生設置了別樣創新的挑戰。課堂上,學生動手實踐,綜合運用于其他課程中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在情景案例中靈活提出問題解決方案。學生在多學科綜合課程中不斷創新,培養批判性思維,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通過多學科綜合課程,學生學習使用簡單的工具和初級設計技能來搭建模型、構建項目。實驗室活動融數學、科學和其他核心學科的元素于一體,學生因此能在參與設計的過程中感受交叉學科的魅力。多學科綜合課程不僅幫助學生建立了學科間的聯系,也加深了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